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家長委員會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山東省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建設評價標準》為指導,規范家委會設置與運作,立足實際,科學發展,服務學生,辦出特色,以創新謀發展,以發展促規范。
工作目標:
一、規范組織建設,努力實現家委會工作的全員參與、全面參與。
二、完善規章制度建設,確保家委會工作科學規范、有章可循。
三、發揮家委會參與學校管理、支持教育教學及提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水平三項職能,實現高效運行。
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傳,暢通家校溝通途徑,增強家委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通過家長會、宣傳欄、家委會QQ群、學校網站、學校微信公眾號平臺、《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進一步增強廣大家長對家委會的權利、義務、章程、組織機構、工作程序等的了解,激發參與熱情,吸引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家委會工作中來,吸收學校小記者站中的優秀小記者參與到家委會的一些活動中來,以童心說童事。繼續編印家委會報紙《引航》,及時報道學校家委會活動,普及家教常識。期中考試后召開全校家長會,溝通家校聯系。
二、健全機構,完善班級、年級、學校三級網絡建設。
成立各級家長委員會組織機構。由班主任協助家長推選出本班家長委員會委員5名,班級家委會主任一名;各班家委會主任組成學校家委會。各級家長委員會負責人應熱心家長委員會工作,積極學習有關家長委員會文件及工作資料,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召開本學年第一次家長代表大會,學校領導及教師代表列席,選舉產生校級家委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人選。討論通過本學期家委會工作安排,為家委會和學校的發展獻言獻策。
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德育、教務部門負責人、家委會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等參與的家長委員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為學校家長委員會提供單獨的辦公室及必要的辦公設施,每天有家委會成員值班。
三、建章立制,完善各級家委會組織建設。
完善家委會組織章程、組織運作、檔案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制定家委會工作制度和家委會常委以上人員就任時宣讀誓詞制度。組織撰寫有關于規則制度建設的體會文章、理論研究文章、個案研究。
四、功能發揮,實現家委會全員參與、全面參與。
功能發揮是家長委員會建設的中心環節和水平體現, 主要體現在參與學校管理、支持教育教學及提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水平三個方面。
(一)參與學校管理
建立家長委員會和學校定期溝通協商的議事機制,每個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家校聯席會議,開展家委會問卷調查,請家委會對學校工作進行評議。定期召開家委會常務委員例會,聽取學校關于發展規劃、教育教學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況介紹,參與對學校發展中重要問題的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監督學校的發展規劃、辦學目標、工作計劃和教育教學活動的落實。
班級家長委員會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班級管理,收集其他家長意見和建議,代表家長與學校溝通協商與學生有關的事宜。在造成家校矛盾的事件中發揮應有作用,緩解家校矛盾。
討論制定相應評議辦法,對學校工作及教職員工給予監督和評議。家委會在行風建設、教師評優樹先、職稱評定、師德師風評議、教育教學能力評價等方面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促進學校及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師德修養、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增強依法從教自覺性和自律性。
(二)支持教育教學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家長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特長,開展家長教師進課堂、家長百家講壇活動,積極開發安全教育(交警大隊、電業公司、消防隊)、環保教育(環保局、水務局)、法制教育(法制局、公安局、稅務局)、傳統藝術(書法、繪畫、秧歌、剪紙)、文明禮儀(文明辦、專家)、體育教育(文體局:圍棋、中國象棋、武術)、醫療衛生(衛生局、醫院)、理財(銀行、金融)等校本課程,幫助學校開發學校課程資源,支持學校課程改革。
動員和組織家長參與學?;顒雍图议L培訓,幫助家長提升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解,增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一致。
關注學校發展,關心、鼓勵、支持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職責,宣傳教師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宣傳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先進班集體(參與優秀教師、優秀學生評選表彰活動)。
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學校解決辦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在依法治校及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學校管理、德育、推動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提供具體幫助。
總結優秀家長的典型事跡,評選優秀學生家長。開展優秀學生家長事跡報告會或交流,將家長委員會的一些家長的優質資源與其他家長分享,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子女水平的義務。
(三)提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水平
家長委員會委員協助學校定期組織與家庭教育有關的活動:學校開放日(家長接待日),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咨詢,開辦家庭教育論壇等活動。
給予學校的單親家庭兒童、孤兒等特殊學生群體以幫助。對于學生中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對學生的青春期困惑等生活困惑給予指導。
支持和幫助學生的校外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注重提高參與家長和學生的公民意識、志愿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和動手能力。一年組織春游或秋游活動一次,組織學生撰寫相應體會文章。
開展家長代表次志愿服務培訓,壯大家長義工隊伍,制定培訓方案和活動計劃,增強履職能力,實現共建雙贏。